《青岛理工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学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传达省委
关于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

   期次:第416期      查看:46   

  本报讯 5月3日上午,学校在学术报告厅召开领导干部会议,传达省委关于我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。省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崔海涛,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、省教育厅副厅长(正厅级)、党组副书记黄琦,省委组织部干部五处处长李鹏,省委高校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刘坤出席会议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、全体处级干部参加会议。校党委书记王亚军主持会议。
  黄琦宣读省委决定:谭秀森同志任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校长。王亚军同志不再担任青岛理工大学校长职务。
  崔海涛在讲话中指出,省委对青岛理工大学的改革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一直十分关心,高度重视。这次班子调整,是省委根据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和工作需要,充分发扬民主,反复酝酿,通盘考虑慎重作出的决定。崔海涛对学校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三点要求:第一,旗帜鲜明讲政治,坚定扛起管党治党重大政治责任。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,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,坚持知行合一、学做结合,积极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、制度化,高质量开展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悟原理、守初心、见成效,把先进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。第二,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。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,不断完善党委、行政议事决策规则,形成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分工合作、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,不断推进依法治校水平。要注重加强能力建设,自觉对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,认真研究高等教育规律、人才培养规律、科学研究规律,把立德树人的使命、科学发展的要求,转化为正确的思路和举措,切实增强办学治校的能力。第三,强化使命担当,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。要切实增强进取意识、机遇意识和争先意识,以更加宽广的视野、更加开阔的思路、更加开放的胸襟,勇挑学校发展的历史重任,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。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要紧紧围绕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战略需求,积极推进学校的人才、教学、学科、科研等资源和全省的经济发展相融合,建立校际、校企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,加强协同创新,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和智力产品的有效供给,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。
  谭秀森表示,坚决拥护省委决定,坚决服从组织安排,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与培养,并深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,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,有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,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,秉持“百折不挠、 刚毅厚重、勇承重载”的理工精神传统,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员工,发挥理工大学人的聪明才智,有信心挑起这份担子,承担好校长的职责。
  谭秀森表示,一定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在以王亚军书记为班长的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团结带领行政管理团队,紧紧依靠全校师生员工,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,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,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,聚心教育教学、服务师生发展,聚力学术创新、推进特色发展,聚焦内涵建设、促进高质量发展。发扬时不我待,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,恪尽职守、勇于担当、严格自律、以身作则,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,省内一流,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,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,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  王亚军在主持会议时指出,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完全拥护、坚决服从省委决定,全校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定精神上来,深刻领会、学习贯彻好崔海涛同志代表省委的讲话精神,同心合力、努力奋斗,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。
  王亚军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,向长期以来对青岛理工大学事业发展给予悉心关心关怀、鼎力支持帮助的省委组织部、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领导同志们,致以崇高的敬意,并深情回顾了担任校长近两年半的时间里,团结带领全校上下破难题、补短板,盼提升、求发展,上水平、创一流,奋起直追,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。王亚军强调,2018年是学校瞄准目标、抢抓机遇、苦练内功、夯实基础、迎接突破的强基之年,是学校破解重大瓶颈难题、新校区建设必须实现既定目标的攻坚之年,是学校深入推进内涵式建设、实施综合改革、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开创新局面的起势之年。全校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及时跟进、认真学习五四前夕习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,树牢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以党建质量年、对标管理年、作风建设年为总抓手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把心思用在推动发展上,把精力用在人才培养上,把智慧用在干好工作上,以奋发有为的状态、求真务实的作风、敢于担当的精神、廉洁自律的品格,凝心聚力、同舟共济、瞄准一流、锐意进取,加快推进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再上新水平!
  (本报记者 杨延生 陈浩青马馨甜)

青岛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9108次访问,全刊已有2268446次访问